今天是20240512星期日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3016天
热点关键词:
2023 11/17

马骏

来源:信报财经新闻

建立联通CCER与国际的「碳市通」...从4方面提升香港绿色金融竞争力

字体:
标签:
分享到:
扫一扫

去年由香港发行和安排的绿色与可持续贷款和债券超过800亿美元,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但是全球许多绿色金融中心都在积极创新,香港如果不在新的领域持续突破,不久之后就可能成为落后者。笔者认为,在如下几个绿色金融的新领域中,本港有机会也应该争取成为未来的领先者:

一、转型金融发展

去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发布了《G20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都纷纷开始构建适合本地经济的转型金融标准、产品和激励措施,例如内地重庆市、湖州市发布当地转型金融目录(重庆版本包括120项技术路径,湖州版本106项技术路径),推出一批对转型金融的贴息等激励措施,建立覆盖当地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碳账户系统,拿出辅导当地企业编制转型计划的指南。河北、上海、新加坡等地也在编制转型金融目录和政策。

image.png

香港应该认识到,为新能源、电动车、污染防治等服务的「纯绿」金融已经成为「大宗商品」,可持续金融的未来主要增长点在于转型金融。转型金融所涉及的融资量可能会远大于「纯绿」金融的融资量。要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继续保持领先,香港必须加快构建一个适合本地金融机构参与的转型金融框架。这个框架至少包括如下要素:监管机构出台适合本地的转型金融界定标准(包括转型目录和使用方法)、企业转型计划的模板和披露要求;金融机构推出包括可持续挂钩产品在内的各类转型金融产品;政府提供对转型活动的认证补贴等。

港交所已经推出了以ISSB为基础的可持续讯息披露规则,未来香港上市公司将在温室气体排放讯息(尤其是范围三)、气候风险分析、公司转型计划等领域面临更严格的披露要求。

二、以ISSB为基础构建披露服务体系

笔者认为,ISSB为基础的讯息披露要求将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包括碳核算、碳核查认证、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企业碳中和规划、可持续披露报告编制、碳资产开发与管理、ESG提升辅导,以及与这些服务相关的数码技术应用。从中长期来看,这些领域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可能不亚于会计和审计专业人才。香港应吸引及培养大量人才,培育与支持新的服务机构,争取成为亚洲地区的可持续业务服务中心。

三、利用CGT打通内地与国际市场

中欧牵头推出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之后,许多内地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以CGT贴标的绿色债券,外资机构也开始在境内发行CGT贴标的绿色债券。最近,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对二百多只境内银行间市场交易的绿债加入CGT贴标,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在此基础上推出中国绿色债券基金产品。这些创新有效地提升中国绿色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和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开放度。

多家香港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这些CGT贴标产品的承销、认证工作。未来,香港在用CGT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开放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例如香港监管机构可推出以CGT为基础的本地绿色目录,鼓励金融机构使用CGT和与其可互相操作的本地目录对资产进行统计和披露;金融机构能主动在内地寻找适合CGT贴标的资产,把其组合成基金、ABS等产品开展国际销售;行业协会组织更多关于CGT和CGT贴标产品对国际投资人的推介活动。

四、建立联通CCER与国际的「碳市通」

中国内地的自愿碳市场CCER即将重启,大量碳信用产品将会上市。从中长期来看,CCER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愿碳市场之一。对香港来说,一个重要的机遇是成为CCER与全球市场连接的通道。香港应该借鉴「股市通」和「债市通」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碳市通」机制,让国际投资者可以便利地进入CCER市场,参与国内碳信用产品的投资和交易。同时,应该支持CCER与国际自愿碳市场标准接轨,争取成为Integrity Council of Voluntary Carbon Market(ICVCM)认可的机制,使「碳市通」成为推动中国碳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重要动力。对香港来说,通过向国际市场提供国际投资者认可的高质量中国碳信用产品,也能获得提供相关服务(如注册登机、碳核查认证、交易服务、经纪服务等)方面的商业机遇。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