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1206星期五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2808天
热点关键词:
2023 10/18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

市监局发文建立产品碳标签制度 新的万亿市场要来了?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image.png

我曾经在多个场合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基于个人减排的碳普惠机制未来可能跑出来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公司。

就像没有4G/5G这个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出现短视频直播带货这个万亿市场一样。目前的碳普惠机制推得举步维艰,也正是因为缺乏基础设施,而这个基础设施,就是产品碳标签制度。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对在认证认可方面如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其中在重点任务方面,明确要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碳标签)认证制度。

也就是说,有了这个制度以后,我国的所有产品都有可能贴上碳排放信息的碳标签。

image.png

你可能会问,这跟碳普惠和万亿市场有什么关系啊?

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碳普惠总体来说是通过个人减碳以获得好处来促进全社会减排的模式,但个人直接排放如开车用电什么的少之又少,起不了规模,现在的碳普惠项目,基本都是走路减排+兑换公交卡模式,因为场景太少,都处于半死不活靠政府强撑的状态。

而个人碳减排的大头其实是在个人消费产生的碳减排,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喝茶吃瓜都可能是减排场景。

所以如果基于消费端的碳减排能够纳入到碳普惠体系里,那么整个碳普惠的影响力将是水滴与大海、沙粒与沙漠的区别,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各种商业模式,成就千亿甚至万亿企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那这个玩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赶紧搞呢?

这又是一个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的故事了。

事实上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了要建立产品碳标识和认证制度,而且当时的负责部门就是质检总局,结果什么样大家也都知道了。为什么没下文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建立这一套制度需要干些什么吧。

想要想建立一套碳标识认证制度,那就先得建立起一套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想要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那就得先建立一套属于中国的产品碳排放数据库,要想建立这套数据库,就涉及到一些可能较为敏感的数据。

特别是在当时(2010年左右),中国在碳排放方面成为全球攻击对象,这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数据泄露,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就不了了知。记得当时,我听说发改委的主要领导是明确表态不要搞数据库的。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事涉及到数据就不好整,于是都拖着不搞,拖着拖着就拖到了现在,也因此耽搁了一些事,比如欧盟电池法案让一些从未涉足碳足迹的中国政府及企业措手不及。

如今双碳目标也提出了,我们在碳减排方面也已经化被动为主动了,所以这件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根据《意见》中的工作安排,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直接涉碳类和间接涉碳类相结合、国家统一推行与机构自主开展相结合的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分步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碳相关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等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

其中产品碳标识认证是放在首位要建立的,我们拭目以待吧!

事实上,在碳普惠方面我是有长远规划的,就等着这个基础设施开建呢,万一我就是那个万亿企业呢是吧哈哈!


商务合作